高斗养生网

大杼穴

高斗养生网 https://yangsheng.gaodou.cc 2024-06-05 12:45 出处:网络 编辑:@太溪
【大杼穴位位置图】   【图解大杼穴位的位置】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

大杼穴位位置图

大杼穴

   【图解大杼穴位的位置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等结构。

大杼穴

大杼穴

    视频讲解:大杼穴和膏肓穴的位置及按摩作用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大杼穴】经穴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八会穴之骨会。别名:背俞,本神,百旁,百劳。

    【穴位含义】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大杼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杼。

大杼穴

     穴为背中大俞,因在背腧穴之中,它的部位高居于五脏六腑各穴之上,又位在杼骨(脊椎两侧有横突隆出,形如织梭,古称“杼骨”。)之端,故名。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理同大杼名解。

    (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名意指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大杼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

    (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大杼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同大杼名解。

    (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大杼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

大杼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功能作用大杼穴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按摩大杼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头痛、感冒、发热、咳嗽、喘息;颈项拘急、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肩背痛等

    【作用功效】大杼穴,强筋骨,清邪热。

    【穴位配伍】大杼穴配夹脊、绝骨穴 主治颈椎病;大杼穴配列缺穴、尺泽穴 主治咳嗽,气喘;大杼穴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大杼穴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针刺方法】大杼穴,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

    【艾灸方法】大杼穴,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大杼穴

    【按摩方法】感觉颈部酸痛、肩部不适的时候,可以按摩、拍打大杼穴,每天拍打按揉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畅通。按摩大杼穴时会觉得酸痛感比较明显,但按摩之后会觉得舒服。也可以用梅花针敲打,每天敲打3~5次,每次5分钟。也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