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穴位位置图】
【图解膈俞穴位的位置】
膈俞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督脉上至阳穴,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取穴方法: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定位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的姿势。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六、七、八胸神经后支内侧支重叠分布。背阔肌由臂丛后束发出的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沿肩胛下肌腋窝缘下降,与肩胛下动脉的延续部,胸背动脉伴行至该肌。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膈俞穴,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一,血会。因本穴内应横膈,故名膈俞,又因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故又名七焦之间。该穴疗效明显,刺灸该穴可起到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
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
2、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穴位含义:心下膈膜中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心血液的气化之气,性湿热。(微观下的血液微粒则当看成是气态物)
运行规律: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化血。
【按摩膈俞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作用功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主冶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胃痛等;
2、外科系统疾病:厌食、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等;
3、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等;
4、皮肤方面疾病: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等;
5、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等。
穴位配伍: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穴、血海穴、膏肓穴治贫血。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补血水针。
按摩手法: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膈俞穴。每次2分钟左右。
"血会膈俞",因此针刺膈俞有活血化瘀之功,临床上常与血海相配伍治疗多种血瘀病证。
如配肺俞、列缺、血海等可治气滞血瘀,迫血离经的紫斑;配三阴交、蠡沟等治血淋;配膀胱俞、肾俞、气海等可治疗尿血。与风池、血海、太冲等相配治疗行痹,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配大肠俞、环跳、承山等可治腰腿痛;配迎香、印堂、血海等可治血瘀鼻鼽;配太阳、睛明、球后等可治白内障;与肝俞、天枢、行间等相伍可共秦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腹痛;配日月、丘墟、肝俞等可治胁痛;配巨阙、厥阴俞 阴陵泉等可治气滞心闷;配膻中、厥阴俞、内关等可治瘀血心闷。
此外,本穴还可与期门、中封、章门相配,治疗以腹胀大如鼓,脐周青筋暴露为主症的鼓胀;与关元、足三里、脾俞等相配可治正虚瘀结的积聚。配三焦俞、心俞、人迎等可治脉微弱或消失的无脉证;配肝俞、大陵、太冲等可治瘀血攻心的健忘。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膈俞穴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
用于血虚
刺灸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如配脾俞、足三里、神门等可治心悸;配心俞、脾俞、三阴交等可治健忘;配血海、肝俞、膻中等可疗眩晕;与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相伍可治疗气血亏虚的男性不育症;配承满、隐白等对脾胃虚损,气不摄血的吐血有较好疗效。
本穴还可与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相配治疗呕吐;与心俞、气海、百会等相伍可治卒然昏仆的血厥;配伍胰俞、肾俞等可治消渴;与华佗夹脊、身柱、命门等相配治小儿痿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动物"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I、II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用于胸膈气机不利
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如配伍阙可治胃气上逆的呃逆;与膻中、列缺、肺俞等相伍可治肺气壅闭的呼吸衰竭;配伍内关、中脘、丰隆等可治痰阻的噎膈;配伍足三里、气海、膻中等可疗气虚阳衰的噎膈。有报道,针刺膈俞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尤其能够调整两侧呼吸功能的平衡。
用于暑湿高热
本穴还可清泄暑热,宽胸凉膈,适用于治疗暑湿、风湿及邪热盛实的高热。治疗暑湿常配少府、行间、肺俞等以治伤肺络型;配少府、曲泽、中冲等以治暑入血分型;对于余热未尽,痰瘀阻络者则常椟太溪、三阴交、太冲等。治疗水湿为病常配外关、内关等以治热郁胸膈型;配合谷、支沟、天柱等以治热滞胸膈,微兼腑实型;与郄门、冲门、曲泽等配则治热灼营阴的风湿。对于邪实高热者可配伍大椎、少商、曲池等以速退其热。取穴时患者应呈俯伏位,施术者应注意针剌方向,只能向脊柱方向斜剌0.5~0.8寸,不可直剌或向斜剌,否则易经肋间隙剌穿胸壁,造成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对与进食无关的病理性单纯急性呃逆,采用Vit B1注射液注射膈俞穴治疗68例,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6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发病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5天。均属单纯性呃逆,75%的患者发病后来就诊。
取穴:膈俞(于第7、8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令患者取坐位,用5mL注射器抽取Vit B1注射液4mL,然后用O.1%碘酊由里向外约1cm常规消毒穴位处,执笔式注射器快速刺入膈俞穴15~25mm深,患者即刻出现酸胀感,回抽无血后快速将药液推入穴内,双侧穴位分别注射2mL药液,让患者深呼吸憋住气迅速拔出针即可。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对未痊愈者,为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再连续注射3次为佳。
治疗效果:经1次穴位注射后
针灸效果
对比观察艾灸或针刺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针刺或艾灸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均能回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强化疗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尤以艾灸膈俞穴效果为佳。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