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滋阴补肾的穴位: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三阴交+太溪穴就是我们人体的“六丸地黄丸”:治肾虚性的耳鸣、乌发;太溪穴+照海穴就是“知柏地黄丸”,详情养生讲解请看本文视频和图文内容。... [详细]
偏方秘方
【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一·诸疳疮疥》 【配方】轻粉、枯矾各50克,黄连、大枫子肉、蛇床子各100克,桕油300克。[详细]
【来源一】《仁斋直指方论·卷三·诸风证治》 【配方】麻黄2000克。[详细]
【来源】《奇效良方·卷二十一·诸虚通治方》 【配方】山药、杏仁各100克,生牛乳300克。[详细]
【来源】《清宫配方集成·风痰方》 【配方】防风、白芷、僵蚕各30克,白附子、天麻各20克,薄荷15克。[详细]
【出处一】松脂膏,出自《普济方·卷四十五·头门·头面风(附论)》[详细]
【出处一】摩顶膏,出自《奇效良方·卷五十七·眼目通用方》 【组成】空青、青盐各25克,槐子、木香、附子各50克,牛酥100克,鹅脂200克,旱莲草(自然汁)500克,龙脑2.5克,丹砂1克。[详细]
【出处一】细辛膏,出自《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五·小儿诸疾上三十六门·小儿鼻塞方》[详细]
【出处一】涂脐膏,出自《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七·虚肿》 【组成】地龙、猪苓、针砂各20克。[详细]
【出处】清热养肝活络膏,出自《慈禧太后医方选议·第十四章·治肝病医方》[详细]
【出处】清肝膏,出自《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和施送方并加药法》 【组成】鳖甲1个,用小磨麻油15公斤,浸熬听用。柴胡200克,黄连、龙胆草150克,元参、生地、川芎、当归、白芍、郁金、丹皮、地骨皮、羌活、[详细]
【出处】商陆膏,出自《外台秘要方·卷二十·水病二十六门·水肿方》[详细]
【出处】行水膏,出自《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和施送方并加药法》 【组成】苍术250克,生半夏、防己、黄芩、黄柏、苦葶苈、甘遂、红芽大戟、芫花、木通各150克,生白术、龙胆草、羌活、大黄、黑丑头、芒硝、黑[详细]
【来源一】《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图集·补阵》 【配方】人参2000克。[详细]
【来源一】《慈禧太后医方选议·第十二章·止嗽化痰理肺医方》 【配方】鸭梨20个。[详细]
【来源】《清官配方集成·补益方》 【配方】生地、新罗参各300克,白茯苓600克,白蜜1000克(炼净)。[详细]
【来源】《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肠腑·咳嗽第五》 【配方】杏仁、生姜汁各1000毫升,糖、蜜各500毫升,猪膏100毫升。[详细]
【来源】《光绪皇帝医方选议·第十五章·治咳嗽医方》 【配方】苏梗、前胡、天花粉、霜桑叶、菊花、麦冬、赤茯苓、炒谷芽、炒神曲各90克,橘红、竹茹各60克,甘草30克。[详细]
【来源】《普济方·卷二十六·肺脏门·肺实(附论)》 【配方】川大黄75克,生地汁60毫升,杏仁、枳壳各40克,牛蒡根汁40毫升,郁李仁75克。[详细]
【来源】《种杏仙方·卷一·痰饮》 【配方】半夏、甘草各640克。 【制法】先将半夏用水浸泡,去掉皮及脐,再将白矾240克煎汤取汁,浸泡半夏,春、夏季21天,秋、冬季49天,捞起晒干。再用生姜720克捣烂取[详细]
【来源】《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和施送方并加药法》 【配方】牛心1个,牛胆1个,用小磨麻油1500克浸熬听用。川黄连150克,大麦冬、丹参、元参、苦参、郁金、胆南星、黄芩、丹皮、天冬、生地各100克,潞党参、[详细]
【来源一】《清宫配方集成·补益方》 【配方】白术1600克。 【制法】将上药切碎,水浸后煎煮,纱布滤去药渣,如此3遍,再将所滤药液加热浓缩,下入蜂蜜,收膏即成。[详细]
【来源】《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一·采药时节所出土地诸家丸散酒煎解诸毒等二十三门·古今诸家煎方》[详细]
【来源】《外台秘要方·卷十六·虚劳上四十九门·脾劳虚寒方》[详细]
【来源】《外台秘要方·卷三十四·妇人下四十八门·产后虚赢方》[详细]